• 想分享的事
  • 理容院笑咪咪
  • 大事記  
    • 1976年我家開華谷理容院
    • 2015年理容院哈司托
    • 2017年理容院城市旅行小冊
    • 2018年城市洗頭車
    • 2020年理容院旅行作為國際認識台灣的另一種新方法
  • 展覽資訊  
    • 展覽概念
    • 展覽主題分類
    • 展覽全區配置圖
  • 展示說明  
    • 理容院城市生活博物館
    • 什麼是理容院
    • “純”是怎麼來的
    • 台灣理容院棒透了
    • 正港理容八大流程
    • 探訪不同時期洗髮槽
    • 中日歐的混血文化
  • 理容院關鍵字  
    • 空間/器物
    • 生活興趣
    • 身體照顧
    • 城市記憶
    • 等級分類
    • 制服
    • 洗眼睛
    • 電棒燙
    • 經典髮型
    • 工具箱
    • 上海派
    • 理髮椅演化_Part1
    • 理髮椅演化_Part2
  • 駐村
  • 各家理容院故事
  • 紀錄片
  • 交通資訊
  • workshop
  • News
  • Photo
  • 支持我們

ˊ

六、七年級在理容院長大孩子的共同童年回憶

理容對你而言是什麼

 

理容院一點都不復古

因為它50多年來一直都維持著一貫的模樣

 

 

文:城市洗頭

對我自己來說,理容院不是復古的地方,其實是一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至今都仍在營運中的場所。只是,它只在少部分人的生活習慣裡,所以對大部分的人來說,是個容易被忽略的、或不知所以然的店舖。

所以,這次決定不像往常,以介紹我去採訪所得的理容院的器物科普為主軸,而是回到生活裡,回到每個人自己心中的理容。

 

而這篇與我們分享「理容」對自己的意義的分享者,是一位生活在台北的當代偶戲工作者 邱米溱。米溱的爸爸也是理髮師,年輕的時候,曾經在臺南的理髮廳上班過。我們在2022年初,因為共同的朋友而認識雙方。

得知米溱想來台南尋找當年阿爸在台南工作的同事,了解自己父親年輕時代的故事後,我邀請米溱一起參與了文化部補助成立「臺南理容院城市生活博物館」與藝術家一起線上線下駐村理容院共創工作坊。

米溱的提出的『理容對你而言...?』,是屬於1970~80年代,在理容院極盛,每家理髮廳/理容院,只要開門就賺錢的年代下,在理容院長大的孩子的共同童年記憶。

理容院裡的特有的理髮椅、擺設,電棒燙、冷燙、熱燙散漫到空氣裡的味道,小吹的機器運轉聲(高熱風很小的吹風機),其實都還埋藏在我們這群在理容院長大的6、7年級的心中。

因此,在米溱創作的這幅「理容對你而言...?」的圖文版畫中,畫面的右邊,正在位客人理髮的師傅,是米溱刻劃了她心中的正在工作服父親的模樣。在版面上來看,相較於背對我們的客人的比例,米溱筆下的父親的身影是巨大的。佔了整個畫面比例的3分之2。

而圖片的區域,米溱選擇了最費工的方式,將背景挖空去背,讓正在工作中的父親成為整個畫面的主角。並以L形式的排版,刻下了她對於父母親都是理髮師,辛苦工作了一輩子的註解:

 

是展現細膩的手路,

並流動於生命之間的觀看。

 

她以「 手路」、「流動」、「生命之間的觀看」,道出了每位從古至今,無論是傳統的理容院的老一輩、或是當代在髮型沙龍職業的青年輩,這份工作的最美好的價值與意義。

相信,若正在讀這篇文章的美髮人、或是家裡有理髮從業的親人,都能細細在心中咀嚼米溱分享給我們的這句理容宣言,而慢慢感受到在平常的忙碌中,不小心被忽略的這份美好。

 

上一篇
下一篇
 返回網站
所有文章
×

快要完成了!

我們剛剛發給你了一封電郵。 請點擊電郵中的鏈接確認你的訂閱。

好的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