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mbnail image
  • 想分享的事
  • 理容院笑咪咪
  • 大事記  
    • 1976年我家開華谷理容院
    • 2015年理容院哈司托
    • 2017年理容院城市旅行小冊
    • 2018年城市洗頭車
    • 2020年理容院旅行作為國際認識台灣的另一種新方法
  • 展覽資訊  
    • 展覽概念
    • 展覽主題分類
    • 展覽全區配置圖
  • 展示說明  
    • 理容院城市生活博物館
    • 什麼是理容院
    • “純”是怎麼來的
    • 台灣理容院棒透了
    • 正港理容八大流程
    • 探訪不同時期洗髮槽
    • 中日歐的混血文化
  • 理容院關鍵字  
    • 空間/器物
    • 生活興趣
    • 身體照顧
    • 城市記憶
    • 等級分類
    • 制服
    • 洗眼睛
    • 電棒燙
    • 經典髮型
    • 工具箱
    • 上海派
    • 理髮椅演化_Part1
    • 理髮椅演化_Part2
  • 駐村
  • 各家理容院故事
  • 紀錄片
  • 交通資訊
  • workshop
  • News
  • Photo
  • 支持我們
  • 純,是怎麼來的?

    理容院, 純不純?

  • 臺灣的理容院設備,其實是日據時代抵定的,且是承襲自西方。

     

    因此,這套理髮椅設備,可說是變成一種全球化的通用象徵。

     

    但是“純”,對外國人可就是有看沒懂了( 連引進這套設備的日本人也不懂)。

     

    早期台灣理容院並無此意象,約1980 年代開始,因髮廊興起,理容院不再是男士打理儀容的首選,漸趨衰敗,部分理容院為求生存,暗藏情色,因此在大眾印象裡染黃,必須需張貼”純”,以證清白,而意外讓”純”成為臺灣理容院文化特殊識別意象。

copyright ©

城市洗頭文化實驗

有限公司

TaiwanBarbershopTravel

聯繫我們

0970-126-812

odelia10102010@gmail.com

 

 

0
    所有文章
    ×
    Cookie的使用
    我們使用cookies來確保流暢的瀏覽體驗。若繼續,我們會認爲你接受使用cookies。
    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