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1976年

    我家開華谷理容院

    你為什麼要做這個? 因為我家開理容院!

  • 「我媽說,你們家理容院是做黑的!」

    國小時,同學這樣對我說。我直到大學畢業前,都稱呼家裡是開沙龍。家裏開理容院,我說不出口。爾後,雖然做的是文化相關工作,但我也從不曾將眼光停留在我們家。

     

    直到2015 年,我回到自家華谷理容院幫忙轉型( 註1),在好奇其他老理容院的現況下,踏入美娜士理髮廳,從黃機會老闆開始( 註2),幫我開啟了一道認識自己家族與重組我對於臺南記憶拼圖的盒子。才驚覺台灣理容院其實是活跳跳的生活博物館,因為不只保留了五十年前台灣男人保養自己儀容的生活方式,更重要的是,從理容院的手藝能爬梳出台灣從清朝到日治以來,移民社會交融後的縮影,是能讓外國人理解台灣歷史的途徑之一。

     

    自此,我不再以自家的理容院,因複合全身指壓而覺得不好意思,而是自豪於我們家理容院就是因此長出了不同於同行的模樣,而得以在多年後在2015 年將閒置的按摩包廂轉型為民宿的契機,也因此才有了現在為推廣台灣理容院結合深度旅行的基礎。

     

    我本來是一個理容院門外漢,但在這些過程裡,感受到的許多超出我想像的收穫,每拜訪一家理容院,就會有種重新感受臺南的驚奇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以華谷理容院第二代曾怡嘉

    為視角的紀錄片《出師記》

  •  

    註1:

     

    2015 年的春天,將華谷理容院閒置的按摩包廂改為民宿客房。以推廣旅人體驗理容院為主題的「理容院哈司托」就此成立。但在2017 年,因非法民宿遭到取締,而停止提供民宿機能,但仍以理容院城市旅行,持續推廣體驗台南各種特色理容院的活動。

     

    註2:

     

    2015 年的秋天,從美娜士理髮廳的介紹,讓我認識了美樂士理髮廳、偉群理髮廳、新男美理髮廳,明風理髮廳、大平洋理髮廳。他們五家成了我的領頭練武師傅,不厭其煩地宛如練功運氣般,帶領著我回頭認識這個養我長大的行業!

0